快速模式匹配算法,简称 kmp 算法,是在 bf 算法基础上改进得到的算法。学习 bf 算法我们知道,该算法的实现过程就是 "**式" 地用模式串(假定为子串的串)与主串中的字符一一匹配,算法执行效率不高。
kmp 算法不同,它的实现过程接近人为进行模式匹配的过程。例如,对主串 a("abcabce")和模式串 b("abce")进行模式匹配,如果人为去判断,仅需匹配两次。

图 1 第一次人为模式匹配
第一次如图 1 所示,最终匹配失败。但在本次匹配过程中,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信息,模式串中 "abc" 都和主串对应的字符相同,但模式串中字符 'a' 与 'b' 和 'c' 不同。
因此进行下次模式匹配时,没有必要让串 b 中的 'a' 与主串中的字符 'b' 和 'c' 一一匹配(它们绝不可能相同),而是直接去匹配失败位置处的字符 'a' ,如图 2 所示:

图 2 第二次人为模式匹配
至此,匹配成功。若使用 bf 算法,则此模式匹配过程需要进行 4 次。
由此可以看出,每次匹配失败后模式串移动的距离不一定是 1,某些情况下一次可移动多个位置,这就是 kmp 模式匹配算法。
那么,如何判断匹配失败后模式串向后移动的距离呢?
模式串移动距离的判断
每次模式匹配失败后,计算模式串向后移动的距离是 kmp 算法中的核心部分。
其实,匹配失败后模式串移动的距离和主串没有关系,只与模式串本身有关系。
例如,我们将前面的模式串 b 改为 "abcae",则在第一次模式匹配失败,由于匹配失败位置模式串中字符 'e' 前面有两个字符 'a',因此,第二次模式匹配应改为如图 3 所示的位置:

图 3 模式匹配过程示意图
结合图 1、图 2 和图 3 不难看出,模式串移动的距离只和自身有关系,和主串无关。换句话说,不论主串如何变换,只要给定模式串,则匹配失败后移动的距离就已经确定了。
不仅如此,模式串中任何一个字符都可能导致匹配失败,因此串中每个字符都应该对应一个数字,用来表示匹配失败后模式串移动的距离。
注意,这里要转换一下思想,模式串向后移动等价于指针 j 前移,如图 4 中的 a) 和 b)。换句话说,模式串后移相当于对指针 j 重定位。

图 4 模式串后移等价于 j 前移
因此,我们可以给每个模式串配备一个数组(例如 next[]),用于存储模式串中每个字符对应指针 j 重定向的位置(也就是存储模式串的数组下标),比如 j=3,则该字符匹配失败后指针 j 指向模式串中第 3 个字符。
模式串中各字符对应 next 值的计算方式是,取该字符前面的字符串(不包含自己),其前缀字符串和后缀字符串相同字符的最大个数再 1 就是该字符对应的 next 值。
前缀字符串指的是位于模式串起始位置的字符串,例如模式串 "abcd",则 "a"、"ab"、"abc" 以及 "abcd" 都属于前缀字符串;后缀字符串指的是位于串结尾处的字符串,还拿模式串 "abcd" 来说,"d"、"cd"、"bcd" 和 "abcd" 为后缀字符串。
注意,模式串中第一个字符对应的值为 0,第二个字符对应 1 ,这是固定不变的。因此,图 3 的模式串 "abcae" 中,各字符对应的 next 值如图 5 所示:

图 5 模式串对应的 next 数组
从图 5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,当字符 'e' 匹配失败时,指针 j 指向模式串数组中第 2 个字符,即 'b',同之前讲解的图 3 不谋而合。
以上所讲 next 数组的实现方式是为了让大家对此数组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。接下来学习如何用编程的思想实现 next 数组。编程实现 next 数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然是 "如何计算每个字符前面前缀字符串和后缀字符串相同的个数"。
仔细观察图 5,为什么字符 'c' 对应的 next 值为 1?因为字符串 "ab" 前缀字符串和后缀字符串相等个数为 0,0 1 = 1。那么,为什么字符 'e' 的 next 值为 2?因为紧挨着该字符之前的 'a' 与模式串开头字符 'a' 相等,1 1 = 2。
如果图 5 中模式串为 "abcabe",则对应 next 数组应为 [0,1,1,1,2,3],为什么字符 'e' 的 next 值是 3 ?因为紧挨着该字符前面的 "ab" 与开头的 "ab" 相等,2 1 =3。
因此,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算法,刚开始时令 j 指向模式串中第 1 个字符,i 指向第 2 个字符。接下来,对每个字符做如下操作:
如果 i 和 j 指向的字符相等,则 i 后面第一个字符的 next 值为 j 1,同时 i 和 j 做自加 1 操作,为求下一个字符的 next 值做准备,如图 6 所示:

图 6 i 和 j 指向字符相等
上图中可以看到,字符 'a' 的 next 值为 j 1 = 2,同时 i 和 j 都做了加 1 操作。当计算字符 'c' 的 next 值时,还是判断 i 和 j 指向的字符是否相等,显然相等,因此令该字符串的 next 值为 j 1 = 3,同时 i 和 j 自加 1(此次 next 值的计算使用了上一次 j 的值)。如图 7 所示:

图 7 i 和 j 指向字符仍相等
如上图所示,计算字符 'd' 的 next 时,i 和 j 指向的字符不相等,这表明最长的前缀字符串 "aaa" 和后缀字符串 "aac" 不相等,接下来要判断次长的前缀字符串 "aa" 和后缀字符串 "ac" 是否相等,这一步的实现可以用 j = next[j] 来实现,如图 8 所示:
![执行 j=next[j] 操作](/uploads/image/ua10330/330542_20220929161527803.gif)
图 8 执行 j=next[j] 操作
从上图可以看到,i 和 j 指向的字符又不相同,因此继续做 j = next[j] 的操作,如图 9 所示:
![继续执行 j=next[j] 的操作](/uploads/image/ua10330/330542_20220929161527812.gif)
图 9 继续执行 j=next[j] 的操作
可以看到,j = 0 表明字符 'd' 前的前缀字符串和后缀字符串相同个数为 0,因此如果字符 'd' 导致了模式匹配失败,则模式串移动的距离只能是 1。
这里给出使用上述思想实现 next 数组的 c 语言代码:
void next(char*t,int *next){next[1]=0;next[2]=1;int i=2;int j=1;while (i代码中 j=next[j] 的运用可以这样理解,每个字符对应的next值都可以表示该字符前 "同后缀字符串相同的前缀字符串最后一个字符所在的位置",因此在每次匹配失败后,都可以轻松找到次长前缀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与该字符进行比较。
next函数的缺陷

图 10 next 函数的缺陷
例如,在图 10a) 中,当匹配失败时,next 函数会由图 10b) 开始继续进行模式匹配,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到,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,纯属浪费时间。
出现这种多余的操作,问题在当 t[i-1]==t[j-1] 成立时,没有继续对 i 和 j 后的 t[i-1] 和 t[j-1] 的值做判断。改进后的 next 函数如下所示:
void next(char*t,int *next){ next[1]=0;next[2]=1;int i=2;int j=1;while (i使用精简过后的 next 数组在解决例如模式串为 "aaaaaaab" 这类的问题上,会大大提高效率,如图 11 所示,精简前为 next1,精简后为 next2:

图 11 改进后的 next 函数
kmp 算法的实现
假设主串 a 为 "ababcabcacbab",模式串 b 为 "abcac",则 kmp 算法执行过程为:
第一次匹配如图 12 所示,匹配结果失败,指针 j 移动至 next[j] 的位置;

图 12 第一次匹配示意图
第二次匹配如图 13 所示,匹配结果失败,依旧执行 j=next[j] 操作:

图 13 第二次匹配示意图
第三次匹配成功,如图 14 所示:

图 14 第三次匹配示意图
很明显,使用 kmp 算法只需匹配 3 次,而同样的问题使用 bf 算法则需匹配 6 次才能完成。
kmp 算法的完整 c 语言实现代码为:
#include #include void next(char*t,int *next){int i=1;next[1]=0;int j=0;while (istrlen(t)) {//如果条件为真,说明匹配成功return i-(int)strlen(t);}return -1;}int main() {int i=kmp("ababcabcacbab","abcac");printf("%d",i);return 0;}
运行结果为:
6
爱国者i帕克